本 Wiki 开启了 HTTPS。但由于同 IP 的 Blog 也开启了 HTTPS,因此本站必须要支持 SNI 的浏览器才能浏览。为了兼容一部分浏览器,本站保留了 HTTP 作为兼容。如果您的浏览器支持 SNI,请尽量通过 HTTPS 访问本站,谢谢!
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!
大话数据结构 笔记 第二章
我的笔记均包含大量个人理解内容,存在一定偏差。如果您发现错误,请留言提出,谢谢!
我们在第一章就说过程序设计的内容包括数据结构和算法。很显然,抛开算法谈数据就是耍流氓了。算法只有和对应的数据结构搭配,才能发挥出程序的最大功效。
算法就是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算法(algorithm)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波斯数学家阿勒.花刺子密在公元 825 年所写的《印度数字算术》中。如今普遍认可的算法定义是: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,在计算机中表现为指令的有限序列,并且每一条指令表示了一个或多个操作。
这句话信息量很大,包括了算法的诸多特性。我们接着来看算法的特性。
算法具有几个基本特性:
一个好的算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性:
正确性:算法至少具有输入、输出和加工处理的无歧义性,能正确的反映需求,能正确的得到问题的答案。这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:
由此看来算法的正确性跟数学上的证明是有很大的关系的。不过对于我们来说,要验证一个算法对于所有输入的正确性是非常困难的,要通过严格的数学证明来解决。因此,应用中的算法以层次 3 为主。
好算法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可读性。
可读性:算法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方便别的程序员阅读。可读性有助于别人理解算法。
一个好的算法还应该对输入数据不合法的情况做适合的处理。
最后,好的算法还需要具备时间消耗少,空间占用少的特点。
算法的时间效率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,执行时间越少的算法效率越高。而空间占用则指算法运行时对存储空间的占用,占用越低系统资源消耗越少。
算法效率的估算大致分两种方法:
都说实践出真知,对算法效率的测试,事后统计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办法:通过设计好的测试程序和数据,用计算机计时器对不同算法编制的程序的运行时间进行比较。但是这个办法存在很大的缺陷: